瞭望塔财经近期发现,在撤回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请不到两年后,池州华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宇电子”)再度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2025年6月26日,该公司北交所IPO申请正式获受理,计划募集资金4亿元投向封装测试产能扩张项目。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宇电子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晶圆测试和芯片成品测试业务,客户包括比亚迪、中科蓝讯等知名企业。然而,该公司最新披露的招股书却揭示出令人担忧的财务趋势:毛利率连续下滑、财务费用吞噬利润、税收优惠贡献超三成利润等隐忧。

1、业绩波动加剧,财务费用高企蚕食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华宇电子营业收入分别为5.58亿元、5.78亿元和6.83亿元,呈现缓慢回升态势;但同期净利润却剧烈波动,分别为8596.35万元、4202.05万元和5667.45万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公司虽实现营收增长18.12%,但净利润5667.45万元仍远低于2022年水平。

盈利能力下滑背后,财务费用已成为沉重负担。2024年,华宇电子财务费用接近2000万元,占同期净利润比例高达33.56%。这一异常比例在半导体封装测试行业实属罕见,反映出公司融资成本高企的困境。

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从2022年的30.81%降至2024年的24.57%,两年内下降6.2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不仅低于行业均值36.61%,且与公司此前在深交所问询中强调的“池州人力成本优势”形成反差。

2、税收优惠支撑三成利润,经营现金流暗藏隐忧

华宇电子的利润构成揭示了更深层次问题。2024年,公司税收优惠金额达1985.81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高达33.15%;政府补助1077.39万元,占比17.99%。两者合计贡献利润超过一半。

这种依赖程度引发市场担忧:一旦政策红利退坡,公司真实盈利能力能否支撑其估值?

现金流数据同样不容乐观。尽管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67亿元,但公司资本性支出高达3.8亿元,远超经营现金流入。这种资金缺口迫使公司持续依赖外部融资。2024年,公司流动比率仅0.56,速动比率0.45,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1.39%,显著高于行业均值32.93%。

预付款项激增。2024年,华宇电子预付账款较期初激增40.11%,远超同期营业成本19.44%的增速。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背景下,如此大幅度的预付款项增长缺乏合理解释,引发是否存在资金异常流动的疑问。

3、实控人关系复杂,治理结构存隐患

华宇电子的控制权结构呈现出非典型家庭关系特征。四位自然人构成共同实际控制人:彭勇(持股34.03%)、高莲花(持股25.81%)、赵勇(持股13.40%)和高新华(持股3.99%)。

招股书首次披露了实控人间的特殊关系:彭勇与高莲花生有一子但从未存在婚姻关系;高莲花与高新华系兄妹关系;高新华与陈梅为夫妻。这种复杂关系下的“一致行动人”结构合计控制公司80.60%的股份,引发公司治理独立性的担忧。

实控人彭勇和高莲花的职业轨迹高度重合。两人曾长期共同任职于广州瑞普电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广州瑞芯电子有限公司),彭勇任经理,高莲花任销售专员。这种深度绑定关系使权力制衡机制面临挑战。

4、环保违规暴露管理漏洞

报告期内,华宇电子曾连续因两起恶性环保违规事件被罚,总罚款额达47万元。

2023年9月,DA004废气排放口的喷淋设施持续异常运行——一级喷淋液多次呈酸性(正常应为碱性),导致酸性废气直排。企业自认系“环保负责人业务水平不足”,但监管部门认定其“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皖池环罚〔2023〕24号),被罚款10万元。

2024年2月,监管部门发现其募投项目“年产100亿只芯片封装测试产业化项目”的磨划片工序中,三级沉淀池私设暗管直通市政雨水管网,生产废水经简单沉淀后绕过污水监控系统违法排放。尽管企业辩称“代建单位误接”,但池州市生态环境局明确认定其行为构成“故意逃避监管式排污”,并指出“环保主体责任归属排污单位”(皖池环(石)罚〔2024〕4号),被罚款37万元。

北交所《上市规则》第3.1.3条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符合法律法规”,而华宇电子两起案件均触及“逃避监管”红线。若无法证明环保内控体系全面整改(如在线监测安装、人员资质提升),该问题或成上市否决关键因素。

5、产能扩张合理性存疑,技术实力短板凸显

华宇电子此次IPO计划募资4亿元,主要用于“大容量存储器与射频模块封测数字化改造项目”和“合肥集成电路测试产业基地晶圆测试及芯片成品测试项目”。但这一扩张计划与公司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形成矛盾。

招股书显示,2022年公司封装测试产能利用率已降至65.99%,较2020年的96.37%大幅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单位固定资产收入产值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0.81降至2024年的0.57,反映出资产使用效率恶化。

技术储备方面,华宇电子同样面临挑战。公司研发费用率长期低于行业均值,2022-2024年间在5.51%-6.55%区间徘徊。员工教育结构显示,本科以上学历仅138人,占员工总数不足10%,技术人才储备薄弱。

6、二度闯关能否破局?

这已是华宇电子第二次冲击IPO。2023年2月,公司深交所主板IPO获受理,但同年9月即主动撤回申请。当时监管对公司高于同行的毛利率提出了尖锐质疑,而公司解释未能完全打消疑虑。

此次转战北交所,华宇电子仍选择华创证券作为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为黄永圣千、孙翊斌。但公司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资产负债率高企、财务费用吞噬利润、环保合规风险暴露,叠加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调整压力。

在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效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4亿元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将是审核关注焦点。而实控人特殊关系结构下的公司治理有效性,以及环境违法事件暴露的内控缺陷,都可能成为监管问询的关键点。

瞭望塔财经认为当下的华宇电子上市之路,正面临着比两年前更为复杂的拷问。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支撑的超半数利润能否持续?产能扩张是否会导致更严重的闲置风险?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家封装测试企业能否真正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