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与泰国停火:中国东盟模式胜过美国强权外交的背后
7月28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与泰国代总理普坦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见证下握手停火时,特朗普正远在苏格兰高举“和平缔造者”的招牌:“我24小时内结束了冲突,避免数百万人死亡! ”
但现场的一张照片让美国鹰派彻底破防:停火谈判桌上,马来西亚居中主持,柬埔寨和泰国分坐两侧,而中国和美国的代表席并列其后——两张桌子尺寸一致、高度平等。
更扎心的是,洪玛奈公开感谢中国时,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被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7月26日,特朗普分别致电洪玛奈和普坦,抛出直白威胁:“不停火? 美国贸易谈判免谈,再加征36%关税! ”
这一招他曾用于印巴冲突,结果遭印度总理莫迪公开打脸:“停火与你无关”。此次泰柬虽口头应和,但泰国外交部次日声明仅称“原则同意停火”,强调需“双边会谈确定细节”,对特朗普的“功劳”只字未提。
早在特朗普介入前两天,中国外长王毅已会见东盟秘书长,明确支持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以“东盟内部机制”斡旋。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迅速搭建舞台:7月28日,他召集洪玛奈和普坦赴布城会谈,推动双方达成“立即无条件停火”,并设立三方监督机制和缓冲区。 中国全程隐身幕后,却因力挺东盟方案,被两国高层多次公开致谢。
美方始终未读懂东南亚的逻辑。 特朗普以为关税大棒是“王牌”,但柬泰更看重区域自主权:泰国严防外部干涉主权,柬埔寨则依赖中国基建投资(如金边至西港高速公路)。
当美方代表与中方同坐谈判桌时,美媒才发现:中国早已在东南亚铺好“信任路”,而美国只会临时“踹门”。
停火协议墨迹未干,两国网民已在社交媒体厮杀。 柬埔寨用户控诉“泰军先开火”,泰国网民回呛“骗子国家”。
民族主义网红煽动“仇恨战争”:从寺庙归属吵到传统舞蹈起源,甚至炒作“泰国F-16炸毁柬军设施”的战场视频。
泰国法政大学教授警告:暴力已蔓延至未参战的普通群体,民族情绪随时可能引爆新冲突。
此次冲突核心区柏威夏寺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至今争议不休。 1907年法国殖民者绘制的地图将寺庙划给柬埔寨,但边界线模糊如抽象画。
7月29日停火后,泰柬虽承诺技术勘界,却各执一词:泰国凭借冲突中夺取的茄子山战略高地(俯瞰柏威夏寺)施压,柬埔寨则搬出法国原始档案佐证。
泰国军方是停火“隐形赢家”。 冲突中,其突击队夺回茄子山,既展示武力优势,又削弱了文官政府权威——总理佩通坦因“通话门”事件遭军方架空,被迫由代总理普坦谈判。
柬埔寨洪森家族则借冲突巩固强人形象:洪森身穿军装督战前线,其子洪玛奈借停火收获外交声誉。 两国政府看似握手,实则国内火药桶仍在倒计时。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此次斡旋颠覆了“大国才能调停”的刻板印象。 安瓦尔不仅促成停火,更推动设立联合监督小组、军方热线及人道走廊。
中国对此全力支持,王毅强调“东盟方式”才是解药;反观美国,试图用贸易协议置换和平,却被东盟学者批为“最糟糕的交易式外交”。
柬泰冲突折射出中美在东南亚的根本差异:
中国:十年深耕区域基建(中老铁路、泰国高铁),以经济纽带换信任,甘当东盟“背景板”。
美国:危机时高举“关税大棒”,但36%的威胁性关税早在7月初已发出,停火只是避免损失而非真心促和。
洪玛奈的感谢名单顺序说明一切:马来西亚、中国、美国——平台搭建者优先,施压者垫底。
尽管停火协议要求8月4日重启边境联合会议,但泰国网友已在策划“包围柬埔寨使馆”,柬埔寨商贩则拒卖泰国商品。
更危险的是,泰国军方仍控制争议区制高点,柬埔寨强硬派呼吁“夺回失地”。 一场由民族情绪、领土宿怨、政治算计编织的暗网,仍在等待火星重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