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战书正式生效。

这份覆盖全球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征税清单,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刺向了美国最亲密的盟友。

加拿大输美商品关税飙至35%,瑞士被单独征收39%,叙利亚更是以41%的税率成为全球“最高关税区”。

而中国,成了这份战书中唯一的例外。

这份关税清单的杀伤力远超预期。

欧盟核心成员国如德国、法国,对美出口商品需缴纳15%的关税;日本汽车被加征25%,韩国半导体面临同样税率;东南亚国家中,缅甸、老挝关税高达40%,泰国、柬埔寨则为36%。

就连最早签下协议的英国和巴西,也未能幸免10%的税负。

美国官员公开宣称,将严查“转口贸易”,封杀任何试图绕开关税的行为。

盟友的伤口在流血。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痛斥:“这是对北美盟友的背叛!”瑞士政府紧急召见美国大使,质问为何中立国会成为“经济打击目标”。

尽管莫迪政府率先签了协议,特朗普仍对其挥舞25%关税大棒,外加罚金威胁。

印度农民开着拖拉机封锁新德里街道,焚烧美国国旗抗议。

反击的炮火迅速点燃。

欧盟宣布对720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威士忌和大豆税率高达50%。

法国总统马克龙冻结所有对美新投资,德国车企宣布暂停在田纳西州的工厂扩建。

日本动用50万亿日元基金,资助丰田、本田将生产线迁往东南亚。

韩国三星半导体股价暴跌后,政府紧急注资,并加速推进《韩中半导体协议》。

在东盟,一场集体诉讼正在WTO酝酿。

泰国商务部长亲自带队飞往北京,将汽车订单转向中国市场。

越南工贸部长向白宫发出紧急照会,指控其46%的关税威胁“违反自由贸易原则”。

印尼联合马来西亚启动“橡胶联盟”,将原本销往美国的天然橡胶转售给中国车企。

美国本土的代价开始显现。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显示,关税政策导致美国GDP增长率从2.5%暴跌至0.5%,50万个工作岗位蒸发。

底特律上百家汽车零件厂倒闭,流水线工人举着“还我饭碗”的标语包围州议会。

爱荷华州大豆价格暴跌30%,怀俄明州牧场主被迫以半价抛售肉牛。

超市货架成了物价晴雨表。

沃尔玛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儿童安全座椅涨价96%,宠物玩具贵了40%,微波炉标价飙升88%。

中国成为风暴眼中最平静的存在。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威胁对中国征收34%-60%关税时,中方亮出三张底牌:限制稀土出口、冻结美国液化天然气采购、扩大巴西大豆进口。

谈判桌上,美国最终撤回对华关税条款。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4.7%,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占比突破50%。

供应链正在重构。

日本汽车零件商将30%产能转移至泰国罗勇工业园;韩国三星在西安扩建芯片封装厂;墨西哥取代越南成为美国服装进口第一来源国。

深远的变化在货币领域,金砖国家宣布本币结算扩容,沙特对华石油交易首次使用人民币。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8%,创二十年新低。

法律战场同步开火。

纽约州检察长以“违宪”为由起诉特朗普关税令,7月31日听证会上,法官质疑“国家紧急状态”的真实性。

国会两党罕见联手,推动《关税制衡法案》限制总统权力。

曾力挺特朗普的俄亥俄州参议员公开倒戈:“这不是贸易战,是经济自杀。”

广交会成为观察这场博弈的最佳窗口。

2025年4月,第137届广交会涌入148585名外商,美国采购商数量反增20%。

沃尔玛全球采购总监在展位签下12亿元玩具订单,低声对中国供应商说:“关税问题解决前,咱们走墨西哥转口。”展馆里随处可见“防关税供应链解决方案”广告牌,深圳物流公司推出“东南亚保税仓三日达”服务。

企业用脚投票。

特斯拉上海工厂新增第三期工程,目标将中国本土化率提至95%。

苹果CEO库克秘密访问越南,却被当地官员告知:“我们70%电子零件来自中国,加税等于断自己腿。”讽刺的是美国军工巨头洛马公司,其F-35战机生产线因中国稀土断供而停工,五角大楼被迫启用战略储备。

农业州成为重灾区。

堪萨斯州农场主吉姆·布朗站在齐腰高的玉米地里,看着无人收购的庄稼苦笑:“中国人不买,政府不补,银行在催债。”他的邻居抵押了300英亩土地还贷。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农产品出口暴跌40%,创1948年以来最大跌幅。

全球贸易地图正在重绘。

RCEP成员国贸易额飙升17%,东盟内部产业链整合度提高34%。

欧盟与加拿大签署零关税协议,墨西哥联合巴西启动拉美自贸区。

特朗普宣称“关税让美国更富有”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1.8%下调至0.7%。

这场191对1的关税战争中,唯一确定的赢家或许是黑市商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