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仁勋专访:技术倾销的“华丽外衣”

当英伟达CEO黄仁勋身着唐装亮相央视,高呼“我首先是中国人”时,这场精心设计的“文化认同秀”背后,实则是赤裸裸的商业博弈。美国禁令下专为中国定制的H20芯片,性能仅为旗舰芯片的15%-30%,本质是阉割版技术倾销,意图压制国产芯片的替代进程。央视的专访镜头,不仅未揭露其“合规倾销”的本质,反为其披上“对华友好”的袈裟,甚至隐去其曾称“台湾是国家”的争议立场。当美国两党议员警告黄仁勋“不得接触中国官方机构”时,央视的背书无形中成了外企突破政治封锁的跳板——国家平台竟沦为跨国资本的传声筒。

二、懂车帝联名测试:亲手递上“打压国产”的刀

央视与懂车帝的“辅助驾驶联合测试”,更暴露了致命疏漏。测试中,国产车型(华为系、小米等)在高速场景下集体“翻车”,特斯拉却逆势登顶。尽管懂车帝宣称“无商业干预”,但测试变量差异明显:特斯拉跟车距离更宽松、前车变道时机更晚,却未统一标准;结果被马斯克转发后,迅速被外媒曲解为“中国智驾全面溃败”。央视的联名站台,无疑为这场争议测试盖上了“权威认证”的印章。更讽刺的是,舆论发酵后央视悄然删除联名字样,既未问责测试公正性,也未保护国产技术声誉,反而留下“做贼心虚”的疑云。

三、双重迷失:国家媒体的责任与边界何在?

这两起事件折射出央视在政治性与专业性上的双重失守:

政治性让位于流量:黄仁勋的“华人情怀”叙事自带话题,却掩盖了芯片倾销对中国AI产业的慢性绞杀;懂车帝测试的“大尺度”结果博取眼球,却无视其为西方输送打压口实的风险。

专业性屈从于商业:国家级媒体对跨国企业的技术话术缺乏拆解能力,对评测机构的变量控制缺失监督,最终将舆论阵地拱手让人。

国家平台当有战略定力,莫成博弈棋子

央视的迷之操作,本质是新媒体时代传统权威迷失的缩影:追逐热点却模糊立场,拥抱流量却放弃深究。若国家平台甘当商业博弈的“扩音器”,甚至为他人作嫁衣,损害的不仅是国产技术的国际话语权,更是国家媒体的公信力根基。

国家电视台的真正价值,不在锦上添花,而在明辨是非。当技术竞争成为国运之争,每一帧镜头都应是战略武器,而非敌人的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