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鉴定不服从组织,有军阀倾向,不可重用?朱瑞打听:怎么回事
在咱们国家的将军里头,有不少都是从陕北红军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王兆相也是这么一位。他不像其他一些将领有着显赫的背景,王兆相是从陕北那片红土地上一步步走过来的。在那片充满革命热情的土地上,他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和考验,最终成为了一名令人尊敬的将领。说起王兆相,大家都知道他是从陕北红军开始自己的军旅生涯的。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和战友们一起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起那段历史,但王兆相的贡献和经历,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打仗那会儿,他的个人资料里头有份评价,讲他不听组织的话,有点像想搞军阀那一套,说他不适合委以重任。这样的评价,对一个当官的来说,那打击可大了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王兆相走上革命这条路,是因为他有个好榜样,那就是他的亲哥哥王兆卿。王兆卿在1925年考上了陕西省的第四师范学校,在学校里头,他学到了不少革命的新思想,先加入了共青团,后来又成了党员。一到放假,王兆卿回到家就忙活着,给大伙儿讲革命的故事,传播那些先进的理念。受到哥哥的启发,王兆相也加入了农协。王兆卿看他挺积极,就安排他做了个联络员,负责跟其他人保持联系,传递消息啥的。就这样,王兆相在哥哥的带领下,一步步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的时候,王兆相还在上学,那会儿他就碰上了革命的人,他想都没想就加入了共青团。后来去了榆林中学,他读了好多报纸杂志,对革命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到了1931年,因为革命的事儿挺紧张的,他就没再回学校,组织上让他去别的地方教书,表面上是个老师,实际上是做地下交通站的工作。到了1932年,组织上告诉他要加入陕甘游击队,这样他就从暗地里转到明面上,开始拿枪打仗了。
他碰到了陕北游击队的两位头头,谢子长和刘志丹,随后就被分到了骑兵大队的第二班。没过几天,陕甘游击队就整编成了26军的2团,游击队也变成了正规的红军部队,但谢子长、刘志丹、阎红彦他们却被人安上了不好的名头。陕西省委书记杜衡,还有王兆相他们十几个党员聚在一起开会,商量着要选个团长。因为前面提到的那几位都不能当领导,最后大家决定让二班的班长王世泰来当这个团长,他一下子就变成了陕北红军里职位最高的军事长官。而王兆相呢,他被调去做了警卫队的支部书记。
关于这事儿,陕北红军下面的战士们对陕西省委那些领导挺有意见的,觉得他们做事情太霸道,不顾大家的想法。
陕北那边的革命队伍壮大得挺不容易,既有外面的困难,也有自身的问题。但好在大家都没放弃,一直咬牙坚持。这么一来,革命根据地就一点点稳固下来,还往外扩展了不少。手里的兵力呢,也是日渐增多。
1934年那会儿,他呆的神府根据地碰到了点麻烦,就是左倾思想作祟。上头呢,派了个特派员下来,结果这左的问题啊,就越搞越大了。在提拔干部这块儿,主要头头就看自己跟谁更亲近,谁听话就用谁,管你有没有真本事;那些给他提过意见的,一律靠边站,特别是读过书但出身不太好的,更是不受待见。王兆相这家伙,就因为这原因,被撤了好几次职,说他这人不可靠,早晚会变成封建军阀,说不定还会投敌。就这么个评价,一直留在王兆相的档案里头呢。
过了好些年,在东北打仗那会儿,朱瑞碰见了王兆相,就跟他聊起了以前的事儿。他说:“我觉得你这个人啊,组织纪律性真的很强。但那份鉴定书到底是个啥情况?”接着,朱瑞就讲了自己在神府根据地那会儿的事儿,说是因为当时有些太“左”的做法,给根据地带来了不少损失。朱瑞听了我的经历后,也明白了那份鉴定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后来的工作上,那份鉴定报告还重要不?可能一开始有点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有目共睹他在不同时期的贡献,那份鉴定也就不怎么被人在意了。想当初,抗日战争那会儿,他是军分区的司令。到了解放战争,他又挑起了主力师师长的大梁。这家伙,性子直,不懂得拐弯抹角,眼里揉不得沙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直接撂挑子不干了。土地革命时期,他不当团长了;解放战争时,师长也不干了。
离开主力师后,我去了地方部队干活,后来又被调到独立师继续打仗。说实话,这期间我确实错过了挺多场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