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备案非做不可吗?哪条法规规定的?不做会怎样?
“为什么算法备案有明确法律法规强制要求要备案,而大模型没有?”
“哪条法规说了大模型一定要备案?我不备案不行吗”
关于大模型备案的争论在网络上络绎不绝,许多不会做大模型备案的服务商打着攻击同行的旗号误导客户,那么大模型不做备案究竟可以吗?哪条法规规定一定要做大模型备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下,大模型备案不做究竟行不行?哪条法规规定的?不做会咋样?
首先我们来看,大模型的法规政策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有明确规定要做评估和算法备案,那么哪一条说明了要做大模型备案呢?
这个安全评估也没有明确是何种评估,更没有明确说是算法备案材料中的安全评估。接着我们来看《暂行办法》(简称)的第八条内容。
第八条中指出的要求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上线备案表 和国家标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TC260-003)里也有这种要求和体现
那为啥法规没有明确强制要求备案大模型呢?
作为备案行业的老顾问, 我认为因为AI是新兴产业,监管政策没有那么快跟得上,,实际应用AI的人数也不多,出现的风险还没达到一定的规模,许多法律法规是需要逐渐完善的。
大部分都是因为社会和市场原因、网民建议、政协提案,倒逼政府出台相应规定,而每一部法律法规的出台一般都要经历比较长的时间,特别是面向全国的更加要慎重。
而随着AI应用日益普及,在给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注入新动能的同时,换脸欺诈、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应用导致的问题也深刻影响着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给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公正和网民合法权益带来挑战。
算法备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出台的,所以有明确的要求,而大模型备案为什么不开辟线上备案通道的主要原因也是:
1.提供生成式服务的企业仍然不多
2.AI监管难度较高,需要线下网信办实际评估测试筛查,加强线下实际监管,防范浑水摸鱼的企业;若由国家网信办直接审核则可能鞭长莫及,难以和实际情形对应匹配。
2024-5-29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一个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中有写到:
完善人工智能标准,强化通用性、基础性、伦理、安全、隐私等标准研制。加快推进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标准研制。
说明国家将开始尽快制定相关的AI监管政策和更多标准,在各类AI产品暴露更多安全风险之后,备案将会越来越严格和标准化,建议企业及早备案,因为针对相同企业和相同模型,现在备案通过后在算法原理运行机制不变情况下不需要每年重复备案。
网信办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中也指出:重点整治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向公众提供内容服务,但未履行大模型备案或登记程序的违规AI产品。尽管目前相关政策未强行要求备案,但是不备案贸然上架被巡查到是一定会被约谈处罚的,建议符合条件的企业还是尽早备案哟。